水宽乡柘莲村:倾情守护一方碧水
2022-10-14 09:14:33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芷江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江伟 | 作者:张青松 何祖林 许勇 蒲建平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5914

金秋十月,在群山环绕的水宽乡柘莲村,一股清泉如玉带从芷江东南屋脊桅子顶潺潺而下,汇纳了沿途的涓涓细流,在山坳谷地中蜿蜒3.4公里,途经该村9个村民小组中的6个,哺育了全村2/3的人口、润泽千亩耕地,这条因此得名的柘莲溪被誉为“母亲溪”,从而谱写了一曲世代守护碧水的山水田园乐章。

增殖放流丰富鱼类资源

在2020年长江流域实行十年退捕禁捕伊始,柘莲村高度重视,严格履行河长制职责,宣传发动、定期巡查、劝导教育,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。2021年8月底,驻村工作队调整后,在开展巡溪时,发现随着主汛期刚过,溪流清澈见底,鱼类品种单一,仅有少量的马口、小白条,遂向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申请溪流增殖放流。可惜已错过6-8月的黄金放生期,工作队自费购买鲤鱼、鲫鱼1500尾,与村支两委、志愿者逐段放生溪流,并发起“保护溪河鱼类 造福子孙后代”的号召。在此感召下,本村的钓鱼爱好者、养鱼户纷纷加入志愿放生的行列,将所获及所养的鳜鱼、石斑鱼等珍贵鱼类放归溪流。

今年8月2日,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应工作队的再次申请,将渔车带着宣传小喇叭开入村内,在庆湾、柘莲村多点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,与乡干部、村支两委、工作队及闻讯赶来的热心村民共同放生四大家鱼30万尾,极大丰富了溪流鱼类资源,也让村民深受教育,奔走相告、口口相传。

溪堰清淤改善水生态环境

今年新年刚过,工作队在开展“五个到户”走访时,组织村民召开保春耕促生产的院落会征求意见,有人提出溪流常年淤堵,溪水过浅,建议堰塘清淤的金点子。工作队虚心接受,经对接水利部门的供水能力提升项目,3月中旬在全县率先实施溪流清淤试点,筹集资金2万余元,在出动挖机和村民投劳下,经半个月努力,清淤村部附近的2口堰塘及溪流700米,扩容3000立方米,改善和增加灌溉面积200亩,旱季蓄水仍近2米深,大大提升防汛抗旱能力,秋收后发展溪两岸稻菜轮作助增收,并改善了小流域的水生态环境,为鱼类栖息繁衍与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,还铺设防护网、播种高丹草等固堤防止水土流失。

久久为功守护碧水清流

柘莲溪水质优良,水量充沛,常年未曾断流,适合各种鱼类的生长繁衍,也就近吸引了鹤城、中方等地的垂钓爱好者慕名前来打卡,一时间声名远播。对此,村支两委、工作队、党员及热心村民组成志愿巡逻服务队,免费提供钓位、饮用水,严格控制一人一杆一线一钩,并温馨提示产生垃圾随身带走。今年6月7日,巡溪时发现某钓友钓得一条珍稀的红鲤鱼,约四指宽,背鳍、尾鳍酷似金鱼,腹中有籽,表示钓鱼多年未曾见过,志愿队苦口婆心劝说此鱼难以鲜见,请勿带走,对方却愿以200元购买,但见志愿队不为所动,终被诚心感动,在拍照发圈后当即放生。这条鲤鱼被戏称为“鲤鱼公主”,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网红鱼。

村支两委、工作队认识到守护母亲溪的碧水绝非一日之功,得立足村情与群众意愿,经走访调研、考察借鉴、恳谈研讨、征求意见,五易其稿,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,将人居环境整治、垃圾处理、禁捕纳入新修订通俗易懂的顺口溜版《村规民约》,旨在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,做到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”深度融合,让村干部工作、村民生活有章可循、有据可依,并围绕“紧箍咒”、念好实施经,通过印发宣传单、公示栏、小喇叭、屋场会、田间地头会、便民服务群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,家喻户晓,使之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,由此形成“我参与、我承诺、我遵守”的主人翁意识,并对践行守护一方碧水实行全面监督,开展“红黑榜”曝光、廉洁村居等活动,示范引领,突出实效,促进凝心聚力,共同守护母亲溪的碧水清流。

责编:江伟

来源:芷江融媒体中心

市级
县级
专题专栏
特别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